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本文小编为大家汇总相关研究进展,与大家分享。
DiabetesCare: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和焦虑症状对死亡率风险有何影响?
近日,糖尿病领域权威杂志DiabetesCare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这项研究旨在明确过量的死亡率风险与2型糖尿病伴发的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相关。
研究人员使用来自于Nord-Tr?ndelag健康研究(HUNT2)的名挪威人的数据,该研究与挪威死亡原因登记中心相联系。研究人员评估了在年至年期间参与调查人群的全因死亡率。研究者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了18岁以上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风险,以及对基线水平存在的伴发情感症状进行评估。
在该研究结果中,研究人员得出三中清晰的模式,首先,糖尿病患者在存在抑郁症或焦虑,或两者均有的情况下,死亡率风险明显增加。其次,伴有焦虑症状的患者死亡率风险最低,共患有抑郁和焦虑的患者死亡率风险较高,抑郁症患者死亡率风险最高。最后,与抑郁症和焦虑相关的过量死亡风险在男性糖尿病患者中可以观察到,而在女性中没有观察到。在只有抑郁症症状的男性糖尿病患者中死亡的风险最高(风险比为3.47,95%可信区间为1.96-6.14)。
该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焦虑症状可以独立于抑郁症症状,除了减弱抑郁症状和这些个体死亡率之间相关性的抑郁症症状外,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风险。
PLoSOne:“工作狂”容易出现强迫症、焦虑症?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与具有较好的工作、生活平衡能力的人群相比,工作狂可能容易产生精神健康障碍。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近16,名成年工作者进行了调研,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7岁。约6,名男性,近10,人是女性。
研究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工作狂表现出多动症,非工作狂的多动症比例则为13%。工作狂中,26%的人群表现出强迫症迹象;对于那些能够较好地平衡生活与工作的人群来说,9%的人表现出强迫症迹象。此外,与那些能够较好地平衡生活与工作的人群相比,工作狂的焦虑症风险是前者的近三倍,分别为12%和34%。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发现,工作狂的抑郁症风险也是正常工作者的三倍,工作狂和正常组的患病概率分别为9%和3%。
研究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工作狂表现出多动症,非工作狂的多动症比例则为13%。工作狂中,26%的人群表现出强迫症迹象;对于那些能够较好地平衡生活与工作的人群来说,9%的人表现出强迫症迹象。
此外,与那些能够较好地平衡生活与工作的人群相比,工作狂的焦虑症风险是前者的近三倍,分别为12%和34%。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发现,工作狂的抑郁症风险也是正常工作者的三倍,工作狂和正常组的患病概率分别为9%和3%。
或许基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工作狂和精神疾病之间的联系,SchouAndreassen表示。或者,工作狂自身的工作属性导致了精神疾病,或者反过来。但该研究显然不能够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该研究相关文章发表于近期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One)杂志上。
AmJGeriatrPsychiatry:卒中后焦虑症状发生较高的原因有哪些?
以往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后焦虑是比较常见,且持续性的。研究者旨在确定卒中后焦虑的患病率是否高于一般人群,或者焦虑症状是不同的。
方法:这项病例对照研究在瑞典哥德堡进行,从瑞典Sahlgrenska医院招募卒中患者,对照组从当地人群健康研究中选择。受试者共有名卒中幸存者(卒中后20月进行评估),按照年龄和性别配对的名一般人群为对照组。进行综合的精神科访谈,根据DSM-III-R诊断标准进行焦虑和抑郁的诊断。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组发生广泛性焦虑症(GAD)(27%vs8%)、恐惧症(24%vs8%)和强迫症(9%vs2%)的可能性增加。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卒中组、女性患者存在抑郁症状都与焦虑症状广泛相关。在症状方面,与对照组GAD患者相比,GAD的卒中幸存者可能会存在营养障碍,但是发生肌肉障碍或睡眠减少症状发生的可能较低。
结论:卒中后焦虑障碍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但这不能归因于抑郁症的发生较高。
AlzheimersDement:警惕!焦虑症可增加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
据发表于AlzheimersDementia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表明,焦虑可能会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病风险。
“痴呆患者通常伴有精神疾病及精神紊乱,而精神疾病和精神紊乱是可以治疗的。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焦虑可影响机体的健康,如增加医疗费用,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会增加残疾的发生风险。日后生活中,焦虑与认知功能的下降有关,而且通常与老年痴呆症共同存在,”AndrewJ.Petkus博士及其同事写道,“然而,既往关于探究焦虑症是老年痴呆症的一个危险因素的研究却得出了不同的结果。”
为了确定焦虑是否可影响痴呆的发生风险以及是否有遗传因素参与了此过程,研究人员进行了此项研究。研究共纳入了对双胞胎,并无痴呆症患者。年开始此项研究,随访28年后进行评估。
结果发现基线时期的焦虑评分与随访期间研究对象出现痴呆症之间存在着明显
的关联。对于基线时期焦虑评分较高的研究对象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较无焦虑症状的研究对象高48%。
双生子分析显示,异卵双胞胎之间焦虑症状和老年痴呆症的关联较同卵双胞胎之间更为密切。
“焦虑症可增加痴呆的发生风险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etkus其同事写道,“根据主观报告和客观认知来评估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时,重要的是评估机体的焦虑状况。卫生保健提供者往往会误诊患者老年时期的焦虑症;该研究表明,这些症状可能是机体日后老年痴呆症发生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亚临床焦虑也是痴呆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表明,临床医生应
相对于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在抑郁症和自杀意念的进展中发挥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的目的是在人群水平上确定焦虑和抑郁症状对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意念的产生贡献最大。
该研究是澳大利亚一项基于社区的纵向队列研究,纳入了名年轻成人、中年人和老年人。
结果显示,焦虑症状对抑郁症(45%)的发病和自杀意念(23%)的产生的贡献大于抑郁症状(分别为35%和16%)。在年轻组,焦虑症状对偶发性抑郁症和自杀意念的人群归因危险度最高。
JCI:焦虑症基因GLO1可能成为治疗靶标
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一个与焦虑症有关的基因,该基因编码乙二醛酶I(GLO1)。然而该基因与焦虑症之间关联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在美国最普遍的精神疾病是焦虑症其中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交恐怖症等。利用小鼠模型,MargaretDistler和她的团队想确定是否GlO1的早期底物--甲基乙二醛能否对神经系统有影响。GLO1的正常作用是降低糖酵解的毒副产物,但糖酵解的毒副产物与焦虑之间的关联还不甚明了。
研究人员发现,甲基乙二醛能刺激GABAA受体。目前,以GABAA受体的药物或许可以作为焦虑治疗的药物。这项研究确切证实了焦虑与GLO1之间确实有联系。
此外,该研究小组发现防止抑制GLO1能改善小鼠的焦虑行为,表明GLO1可能是一个潜的治疗靶标。据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结果不仅为焦虑症,也为其他与GLO1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以及自闭症等带来了新的治疗方法。
转载自MedSci
更多资讯,请联络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
联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