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是什么

对付抑郁症,真的没有好办法吗?看完这7个问题,或许你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作者:王继堃

来源:心灵咖啡网

说到抑郁症,一位心理咨询师曾经调侃道:“治疗抑郁症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或许可行的是,把抑郁症患者整焦虑了,然后治疗他的焦虑症。”

难道就像那位老师说的,对于抑郁症,真的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吗?想来,自喜剧泰斗罗宾·威廉斯和翻译家孙仲旭离世,关于抑郁症我们攒了太多的问题了。

从心理动力学角度来看,抑郁其实是对丧失的一种哀悼。如果说一个人抑郁了,你让他赶快好起来,就等于剥夺了他对丧失的哀悼。

德国心理学家乌尔苏拉·努贝尔在《不要恐惧抑郁症》一书中指出:所有抑郁症患者的一个特征是,他们都试图尽可能长地躲藏在“一切正常”的表象后面,他们巨大的自控能力和强大的意志,仍然使他们去履行每日的义务和要求,而把他们的病痛留给自己,不让身边的人有所察觉。这似乎解释了,很多人如果不是自杀没有人知道他患有重度抑郁症。

奇怪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抑郁症患者掩饰病情并拒绝寻求帮助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和抑郁有关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抑郁情绪

所谓的抑郁情绪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好像这个世界也是一片灰色的。不过,并不是说一个人一有抑郁情绪就会被诊断为抑郁症,要知道,抑郁情绪是每个人都可能会体验到的情绪。

第二个阶段是抑郁状态

所谓的抑郁状态就是比较长时间地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里,譬如连续几个星期。在一个人遭遇亲人去世或突然失业之类的重大事件时,都很有可能会陷入抑郁状态里。

第三个阶段就是抑郁症

抑郁状态可以分不同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如果抑郁状态是比较轻的,那多半还是可以勉强自己完成一些事情,但如果到了重度,就会影响到社会功能,比如成天躺在床上起不来——学生不能上课、上班族无法工作,在社会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被诊断为抑郁症。

为什么有的人平时看上去一切都还算正常,突然有一天就做出令人惊愕的事情来?

1、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完美主义倾向。

不论取得了什么成就,他们还是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抑郁症患者的完美主义倾向可能和早年的养育环境有关。

举个例子来说,在你早年的养育环境里,父母若老觉得你不够好,久而久之,你也会觉得自己的确是不够好(很多时候是潜意识的),待长大,你就会把和父母的这种关系内化到自己身体里,就是说,别人这么苛刻地待你,你也会这么苛刻地待自己,即便你成家立业功成名就。

2、抑郁症患者对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抑郁症患者大多追求完美,他们可能会觉得“如果我向别人求助,是不是代表我是一个不完美的人?”这导致了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不会过多地去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困难或愤怒。

要知道,抑郁更深层隐含的是一种愤怒情绪,这种愤怒的来源有很多,也许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好,我对自己愤怒”;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人好像各方面都挺完美的,也不需要别人帮助,但突然有一天他就爆发了。

如是,抑郁症患者多半会更加觉着:“可能真的是我不够好,我不应该发脾气”。抑郁症患者在发脾气之后,他会内疚、羞愧、自责,但别人不知道,他也不会和别人说。

3、抑郁症患者的低自尊。

低自尊和他所取得的成就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有些抑郁症患者能做很多事情,也有了很大的成就,但他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要不停地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一旦停下来,他就会觉得自己很空虚,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一旦停下来,这种空虚感就会压垮整个人。

以上种种原因决定了,有些抑郁症患者极力掩饰自己的病情并拒绝寻求帮助,最终导致,如果不是自杀没有人知道他患有重度抑郁症。

我们听到翻译家孙仲旭因为抑郁症自杀的消息。听到后,就发现网络上有很多文章去分析原因,试图理解自杀者的心理状况。有患过抑郁症的人士撰文指出,这样的分析对于处于抑郁症痛苦中的人来说,除了增加压力影响就医的勇气,没有任何帮助。

你如何看这样的说法?如果真是这样,那究竟怎么做才合适?

近些年,心理健康逐渐地引起大家的重视,再加上很多名人也患有抑郁症,因此,有很多人开始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界殑鍖荤敓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界殑鍖荤敓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ttm.com/yfyyz/727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