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丨哭闹不停的小豆包怎么了例谈小

1案例:

哭闹的孩子和苦恼的师长

第一次见到鹏,是正式开学前报到那天,他不想进教室,任凭老师怎么叫他,他都不进,甚至大声哭闹。因为哭闹得厉害,他的班主任只好求助于我。我闻讯赶去,走到他跟前,蹲下身来,用手轻轻擦拭他双颊上的泪水,摸摸他的头,拉起他的小手,轻声说:“宝贝,你很难受,是吗?”他看了看我,点点头。“老师抱抱你,可以吗?”他没有说话,我却看懂了他的表情:“可以。”于是,我把他拥入怀抱,让他感受到我的温暖。不一会儿,他便停止了哭泣。

这时,我在他耳边说:“跟老师出去走一走,好吗?”他点了点头。我牵着他的小手,走进了学校的“阳光心地带”(心理咨询室),找了张舒适的沙发坐下来之后,便让他挑选身边最喜欢的小玩偶。他选了一只小白兔,就这样,小白兔是他的好朋友,我来充当小白兔,开始与他对话,了解他不想进教室的原因。

原来,学前教育时,老师批评了他,而且批评不止一次,孩子说,上幼儿园时,老师从来不批评他,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没想到刚踏入一年级的第一天就被老师批评了两次。所以,第二天他不敢进教室,害怕老师再批评他。我认真倾听着他所说的一切,安抚着他。后来,他笑盈盈地走出心理咨询室。我们有说有笑地回到他的班级,把他交到班主任手上,并在她耳边轻声说:“这个孩子很喜欢你,他特别爱听你的表扬和赞赏哦!”老师脸上露出了微笑。我想,她此刻的心情一定比之前看到哭闹的他的心情不同吧!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我看到一位家长带着一个小姑娘站在一年级对面的樱花树下。走近一看,小姑娘的眼眶里还有泪水,分明是刚哭过。我蹲下身来,拉着小姑娘的手,关切地问道:“宝贝,怎么啦?”小姑娘看了看我,又看了看爸爸,没有说话,眼泪似乎又要夺眶而出。再看看一旁的爸爸,浑身上下冒着“气”,不容我问,他便大声嚷道:“这孩子,就是不愿来上学,好不容易从校门口哄到教室里,我偷偷走了,以为她不会哭,结果老师打电话来说她还是不停地哭,要回家……”小姑娘可怜地站在一旁,听着爸爸的数落,眼眶里的泪水滚滚落下,似乎很委屈,很难过。

听到这里,我先安抚爸爸的情绪,说:“一年级的孩子,刚进校,有时是会出现这种情况,慢慢会好起来的。这样,我来跟孩子说一说。”我又蹲下身子,轻轻地问她:“宝贝,我们让爸爸先回去上班好不好?老师带你去个好玩的地方,好吗?”她看了看我,不说话,自顾自摆动手上的蝴蝶结。我看了看这只蝴蝶结,猜想是她自己用纸折的,我便从蝴蝶结入手,让她教我折,转移她的注意力,然后让她跟爸爸说再见。她很乐意地跟爸爸说了再见,她爸爸便走了。然后我请她到“阳光心地带”教我折蝴蝶,她也欣然接受。借助折蝴蝶,我们沟通、交流着,原来,她是担心爸爸不来接她,学校里也没什么朋友,所以才哭闹。

2分析:

哭闹的背后——分离性焦虑

对刚上幼儿园或小学的孩子,家长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孩子刚送去时,会持续哭闹,就像上文中出现的两个孩子那样。慢慢地,时间长了,大部分孩子也就不哭不闹了,少数孩子则要哭上一学期。大多数家长以为孩子是不愿意上学,觉得学校没有家里舒适、老师管得比家长严等才哭闹的,所以一般都是随他们哭闹,认为时间久了,自然就习惯了。

其实,孩子们出现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分离性焦虑。分离性焦虑是指低龄的孩子在和父母分离或熟悉的环境分离时产生的一种焦虑感。由于孩子年龄较小,自己的认知有限,对环境中所出现的人会如何对待他们,他们觉得不可预知,因此产生恐惧感,又因恐惧而哭闹。有些低龄孩子一直和父母形影不离,他们熟悉的人只有爸爸妈妈,一旦分开就更容易产生分离性焦虑。更为严重的焦虑会让孩子出现躯体症状,比如生病。

家长和老师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能够听之任之吗?当然不行,这种不闻不问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来说是有害无益的。而且,家长和老师们被这样的孩子影响了正常工作,难免出现烦躁情绪,对孩子的教育就更简单粗暴。时间久了,孩子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如何帮助孩子迈好这入学第一步呢?

3措施:

矫正认知,积极转变

一、发挥班主任的强大力量

(一)班主任要读懂孩子哭闹背后的语言

通过学校的QQ工作群,集中一年级班主任,我们召开了网络工作会议。我以“读懂‘哭闹’背后的语言”为主题,让老师们先说说最近班上有没有哭闹比较严重或者情绪不佳的孩子。老师们纷纷表示,班上确实有这样的孩子,有的安抚就可以解决,有的怎么都不行,严重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所以打电话让家长接回家。

看着群里的班主任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我感觉这个问题还是很普遍的,需要重视,我得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根源。于是,我给他们介绍分离性焦虑的相关知识,让老师们明白,孩子的这些哭闹只是一种情绪反应,如果正确应对,就可以缓解直至消除这些情绪;孩子的哭闹是寻求心理上的一种安慰,他们需要安全感,需要温馨熟悉的环境……

(二)积极应对哭闹情绪,师生共创安全环境

面对这些刚从幼儿园大班过渡到小学的孩子们,老师们可以在新生刚进校的最初一两天里尽可能地拥抱他们,尤其多多拥抱类似案例中的孩子,抱抱他们,拍拍他们的背,让他们得到安慰,才能消除他们的恐惧。

当他们需要家长陪或者哭泣不止时,应该尽可能地陪着他们,而不是直接将他们交给家长。老师还可以在开学前的几个晚上多打电话与孩子们沟通,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的温暖,感觉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同时,还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有些孩子的焦虑会通过哭闹表现出来,而有些孩子只是闷在心里,会更加伤害孩子的心灵。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努力去帮助孩子解决。

此外,我还在班主任中倡导“认识校园”“认识新同学”等心理班会,这些班会能让孩子们尽快熟悉陌生的环境,交到更多的朋友;提醒班主任对孩子要多些关爱,要创设安全舒适的班级学习生活氛围,让孩子感到学校是个安全的地方,什么困难都可以得到老师的帮助。

二、改变家长意识,教会其技巧

(一)借助短信发送家庭心理小贴士

对全校的一年级家长发送新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短信小贴士,让家长密切







































北京白癜风皮肤科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ttm.com/yyzbj/143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