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时候,有次暑假过后的开学,有个女同学没有来上学,班主任说是因为抑郁症要休学一学期。当时感觉很震惊,后来仔细想想,她的抑郁症也是有迹可循的。
放假前她情绪总是不稳定,有次因为很小的一件事情跟一个室友起了冲突,然后就觉得整个宿舍都针对她。后来我们想一起吃个饭缓和一下氛围,她也借故不愿意参与。
有一天起床便在宿舍里面大哭,女生赶忙去安慰,她说因为下雨心情不好,特别想哭。期末考试的时候第一科没有考好,就觉得这学期所有的科目可能都要挂科,考试那几天也是郁郁寡欢的,感觉各种负面的惯性思维快把她压垮了。
暑假跟她联系说开始失眠,学习上担心成绩不好,社交上担心同学老师不喜欢她,各种担心的累积逐步恶化成了抑郁症。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要不同的负面情绪,到底是为什么?
樊登说:如果你在生活中有任何时候感受到了负面情绪,请相信我,一定是因为你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
所有消极情绪都来自这10条惯性思维,它是抑郁的恶性循环。
01非此即彼思维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用一种极端的、黑白分明的标准来评价自己。这种思维方式使自己无法接受一点点错误,只要一犯错,不论大小,都会让你不断怀疑自身的价值。
亚里士多德说,青年人总是容易从一个极端跌入另一个极端。
高中有个同学成绩特别好,正常发挥可以考个重点大学没问题。结果考试的时候感冒发烧,影响了发挥,最后考了一个普通的大学。
她便因此郁郁寡欢,觉得前途一片渺茫。感慨说我这辈子是没有出路了。我们劝她,她总是在自己的情绪里面走不出来。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要学会乐观的看待生活中的不完美。
02以偏概全有失偏颇的概括某种情况,武断地认为,一件事一旦发生一次,它就会在你身上反复发生。由于要发生的事不可避免的是不愉快的,你将沉浸在焦灼与恐惧中,不可自拔。
有人说:人类总是特别擅于以偏概全,放大负面的,质疑正面的。
成语疑邻盗斧里讲,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当你的脑海里对一个人有了预设的偏见之后,就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偏概全的去评判一个人一件事。学会换位思考,看到的东西就会不一样。
03心灵过滤你总是从任意情景中选择一段消极细节,进而仔细思考、反复回味这段细节。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消极会不断强化,最终使你把整个世界都看成是消极的。
选择性失明让世界变得消极黑暗,徒增烦恼。
一次,苏东坡和佛印打坐,苏东坡问佛印:你现在看我是什么?
佛印说:先生你是如来!苏东坡恶作剧地说:我看大师是团牛粪。
修行的人,一切外在事物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内心是牛粪的人看别人是牛粪,内心世界是如来的人看别人才是如来。
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公正地评价他人,我们就需要经常进行自我过滤,清除心灵中的杂质。
04否定正面思考否定正面思考即日常生活中,常常无视积极体验。不仅如此,还会又快又准地把积极体验转化成了噩梦般的消极体验。不断地对自己的优点和情绪泼冷水,不断地对别人的赞美和肯定产生质疑,生活自然就变得很凄惨。
有人说:我没什么优点,最擅长的就是自我否定。
知乎有个问答:每天都自我否定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有个高赞回答说:已经自我否定了七年,不自信了七年,扎针手抖,想要逃离这个职业,不想再每天折磨自己了。很烦父母的说教,有时候偏激的时候会想,谁要是再逼我,我就死给你们看,其实,到最后,往往发现,是自己在逼自己,自己给自己逼到一个角落里,再逼下去真的会死的。
剔除负面思维,让正面思想来替代它,当你习惯以后,你会发现你每天都活在喜悦里。
05放大和缩小极度夸张的思想,把普通问题“灾难化”。夸大自己的错误,使它们看起来比真实中的严重得多。缩小对自己的评判和认知,不自觉低估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哈佛教授斯蒂芬杰·古尔德说,人不可能没有缺点,一个伟大的人善于放大优点,缩小缺点,失败的人往往因为自身的缺点而败了一生。
亨利三岁时在和小朋友玩耍时不慎被高压电流击伤而截肢。之后又被送到了孤儿院,可以说是有一个很悲苦的童年。
但乐观的他并没有放大自己的痛苦,反而更加的坚强。他学着用脚写字,在孤儿院上完了中学。邻居评价他说总是一天到晚总是吹着口哨或哼着歌曲,是个无忧无虑的快乐人。
有的东西无限放大满眼都是它,尝试着往后退它只是一部分。
06情绪化推理所谓情绪化推理,是指人们不以理性的规律看世界,而是以不断变化的情绪体验来认识世界。我们常常会因为情绪化推理的歪曲,而感觉到郁闷。
你的情绪一直在欺骗自己,引导自己误入歧途。
邻居养了一只大型犬,看起来像狼一样,我心想,这么大的狗,肯定特别凶猛,每次路过他家,我总是躲得远远的。
但有一次邻居遛狗的时候跟我说这只狗其实特别温顺亲人,一点攻击性都没有,我试着摸了摸他,发现真的又温顺又亲人,特别可爱。
面对未知的事物,不要害怕些许的恐惧感,保持理性的思考。
07“应该”句式“应该”本来是鞭策激励自己的口号和信念,但长期习惯于此,则会适得其反。陷入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往往只重视常识,而忽略自己的实际想法。
你一定听过很多次父母说:你应该选择这个,我都是为你好。
“你应该学理科,以后好选择一个好专业”
“你应该有个女孩子的样子”
“你应该考个公务员那”
类似这样的故事情节可能每天都在生活中上演,父母无形中给孩子的压力与约束让他们厌烦和抵触。
如果你总是用“应该”来思考和要求自己或别人,那么一定会出现问题,要及时摒弃这种思想。
08乱贴标签对自己的认知完全倾向于负面,用错误来树立自我形象,贬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同样,在衡量别人时,也选择以错误为标准。这样不仅使自己陷于苦恼,也容易激发与别人的矛盾。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就像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出生的时候就被标上了“魔童”的标签,这个名字就跟随了他的一生。
即便后来他去救助被海怪抓走的小女孩后,还是得不到村民的信任,还是被村民喊:魔童抓小孩啦。
我们要做的就是撕掉固有的标签,打破死板的印象主义。
09罪责归己罪责归己的具体表现为;生活中发生的任何负面的事情,即使与你无关,你都会武断的认为,这都是自己的过错,都是自己的无能造成的。
盲目地将一切过错归结到自己身上,这种思维是负罪感的来源。
表妹最近总是闷闷不乐,细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小组做的方案没有通过,表妹一直觉得是自己拖了小组的后腿,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
后来,理性的帮她分析了一下,发现她把自己分内的工作都按时完成了,领导也没有责怪她,她却几天都走不出这种自责的情绪。
不要因为心里的假定自己应该为某一消极事件负责,从而产生内疚和紧张的压迫感。
消极情绪,惯性思维,是抑郁症的产生来源,我们自己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思维。
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心境。给自己一个删除键,及时清空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因为一点负面情绪,去否定自己的全部的努力。
改变心情,改变自我,从抛弃惯性思维做起。
老吕煮字为药,希望大家能够有用。
长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