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床上讲,抑郁症是可以通过治疗达到临床康复的。
只是康复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恢复到生病之前的生活状态。
要知道,抑郁症临床治愈的标准是抑郁症状消失、评分正常、自知力有所恢复、社会生活功能恢复等。
这些“恢复”更多是指向躯体症状和情绪症状。
但人生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过往所经历的一切,无论好坏都可能会将个体塑造成一个全新的自我,抑郁症也不例外。
所以,康复后的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在生活态度、思考方式等方面有细微的变化。
其实,我在后台也收到很多关于“抑郁症患者能不能恢复到以前”的疑惑和困扰。
针对这个问题,我总结了一些建议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多数抑郁患者
会执着回到以前的状态?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抑郁症患者期待回到过去没有患病的状态是非常正常的。
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坚持治疗就是为了能够达到康复。
具体康复到什么状态呢?
康复到之前能够正常生活、正常工作、没有剧烈情绪波动、没有强烈痛苦体验的生活。
这是多数患者在抑郁症治疗期间坚守的信念,也是个体理想的衡量标准。
但在真正的治疗过程中,有些抑郁症患者之所以会过于执着回到以前,更多还是因为:一方面是巨大的生活落差让患者无法接受现实,迫切地想回到过去,或是很想走向未来。只是未来具有太多不确定性,也无法具体想象之后自己该以怎样的方式来生活,便会倾向于对照患病之前的生活。越是和过去对照、比较,患者就越会用评判的角度看待当下的状态,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安、不满,对“回到过去”的想法就越迫切。另一方面则是抑郁症患者本身的思维模式或认知偏向就带有冲突的风险。比如,强烈的负面认知、对自我的贬低、视当下生活情境为挫败的知觉,都会让患者无法去觉察或探索新的可能性和方向。反而会更容易回忆起与自己抑郁心境一致的记忆和事件,深陷过去。周而复始,患者便会陷入“如果没有抑郁”“如果能回到过去”的无限假设当中,无法脱离。抑郁症康复
能不能恢复到从前?
那么,患上抑郁症究竟能不能恢复到和从前一样?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抑郁症康复的标准:
临床上认为,抑郁症康复的指标是接受至少9个月的专业治疗后,主要症状均消失;并持续2~3个月不会再有明显的病理特征出现,即患者的幸福感能够保持在一个正常水平。通俗来讲,抑郁康复主要看两个方面:
一个是躯体化症状的消失。
比如,随着身心功能/系统逐渐恢复协调,失眠、头疼、胸痛、肠胃功能紊乱等症状逐渐消失。
一个是社会功能的恢复。
比如,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或学习,愿意参加社会交往、娱乐活动等等。
显而易见,康复后的抑郁症患者是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但是,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并不等于恢复到和生病之前一模一样的生活状态。
现实生活中,有些已经康复的抑郁症患者会感受到明显的变化:
“虽然已经痊愈,但是做事情总是会顾虑太多,反应也有点迟钝,跟患病之前不一样。”这是因为精神障碍疾病带来的大脑变化还未恢复,体内的激素水平也无法回到之前的水平;
加上长期被负面思维固化了的大脑意识,对外界和事物的看法与认知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化的模式,容易沿用生病时的思维方式。
当然,有些抑郁症患者康复后和之前不一样,是因为在治疗过程中摒弃了过往伤害自己的种种不良思维模式,能够在处理外部信息时理性客观地思考,更积极地去对待世界。
写在最后:
抑郁症痊愈后能不能回到从前并不能作为衡量好与坏的标准。
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康复后的生活或性格变化而感到焦虑。
很多时候,生病反而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原有的思维、行为模式。
同时也有机会调整到健康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更有可能回归健康的生命状态。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