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和抑郁的共病

焦虑和抑郁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组症状,在当前的诊断分类标准中两者是相互独立的疾病单元,而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常常同时存在。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共病率达19.2%~50%。年美国国家共病研究资料显示:和抑郁症的终生共病率中,广泛性焦虑障碍为17.2%、惊恐障碍为9.9%、场所恐惧为16.3%、单纯恐惧为24.3%、社交焦虑障碍为27.1%、创伤后应激障碍为18.5%。而VanAmeringen等报道70%的社交焦虑症患者存在抑郁症,Rasmussen等报道67%的强迫症患者存在抑郁症。

共病是指多个独立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即一个病人符合一种以上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这些多个诊断标准涉及病人的全部症状、体征、病程。所谓焦虑抑郁共病,是指患者同时存在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且对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另外,通过大量的心理测验发现,焦虑和抑郁病人具有一种相同的神经质基础,表现为自卑、排斥、沮丧、害羞及情感苦恼,这也支持焦虑、抑郁具有共同的遗传基础。

目前,精神病学领域对焦虑和抑郁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少争论,可归纳为3种观点[4-5]:

①连续谱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

②二分论:认为焦虑和抑郁障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共病现象则是两者各为一独立疾病而同时存在于一患者的临床相中;

③共病论:认为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是一种不同于单纯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独特的疾病实体。其中,关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目前有争议的观点是:两者的共病是否是一种新的疾病。我国有学者认为目前尚无充分论据证明两者的共病是一个新的疾病单元。

焦虑与抑郁的关系有下述几种可能:

(1)二者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症状也很近似;

(2)二者是对致病因素的同一反应,而特征性症状是人格的病理塑形作用的结果;

(3)二者不同,原有疾病随着病情加重和病程迁延,其中的任一种都可以出现另一种的继发症状。后来Newcastle学派的研究认为抑郁和焦虑应区分开,这一点也得到了美国等相似研究的证实。目前两者的分界已被国际所接受,在目前的诊断标准中这两种症状群是两组互相独立的疾病实体。

一、共病的基础及特征

研究认为抑郁与焦虑障碍有相同的遗传基础或遗传因素,可能存在共同的疾病基因,是环境因素导致它们在症状上表现出差异。许多研究认为生活事件、家庭功能、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抑郁焦虑的发生,如有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都与童年的性虐待、被忽视或遭受暴力有密切联系,而成人所遭受的子女、配偶的死亡、离异、性虐待、暴力等只与抑郁有密切联系,如童年期与成人期均遭遇到上述负性生活事件则可导致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

研究认为抑郁焦虑共病患者具有一种共同的神经质基础,表现为自卑、排斥、沮丧、害羞及情感苦恼等,具有与单纯焦虑障碍和单纯抑郁障碍不同的防御方式。袁勇贵等[6]认为共病患者较单纯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脂质代谢异常,具有更高的发生冠心病的风险。Stahl等认为是5-HT不同功能区不同的功能失衡,焦虑抑郁均与5-HT2受体超敏、功能亢进有关,兴奋5-HT2受体可导致激越、失眠、厌食、和性功能障碍;而5-HT1A则相反。并且共病患者免疫功能增强,药物治疗有效也说明了抑郁和焦虑的相同和差异之处。

二者共病时具有一些不同于单纯的焦虑或抑郁的一些特征,主要如下:

①共病组较单纯患病组年龄大、起病晚,以急性起病为主,单纯抑郁组和焦虑组以间歇发作和慢性迁延为主。

②共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患者的主诉较多,主观感觉痛苦,临床症状更加严重,自评症状明显高于其本身实际情况。

③共病组的主要症状群与抑郁组相似,但各种躯体化症状尤为突出,具有焦虑组的特征;焦虑、抑郁的情绪似更多地表现为对自身躯体生理障碍的担忧。

④共病组的某些症状较重,如社交不适、回避、疑病、自责自罪;某些症状频率较高,如早醒、快感缺失、自杀、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某些症状较轻,如精神运动性迟滞、精神病性症状;多数患者在表现出悲观、消沉、疲乏同时伴有较明显的忧虑、不安、恐惧、伤感、疑惑等,容易患得患失、反复多虑。

⑤共病患者的医疗状况多较复杂,就诊的临床科室多,医学检查项目过多过频,多科用药,不少患者长期服用多种抗焦虑药,常存在对抗焦虑药的耐受和依赖性,治疗依从性差,容易产生医源性精神负担。

⑥病程多为慢性迁延,易反复发作或加剧,疗效不够稳定,不经规范治疗往往难以自愈,有些患者即使在维持服药期间病情也会出现波动[5]。

二、鉴别诊断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鉴别,在临床上十分困难。有研究认为,焦虑症伴发的抑郁症状一般于焦虑症状的发作后期产生,而抑郁症伴发的焦虑症状往往在疾病开始即共存。然而,临床医生见到的往往是病人的横断面,患者的家属也很难描述清楚焦虑和抑郁两组症状出现的时间,故通过评定HAMD,它的总分对判定抑郁的严重程度很有帮助,HAMD总分超过35分者诊断抑郁症的可能性大。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的HA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提示HAMA评分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医生常会试图从焦虑中区分出抑郁。不幸的是,这种区分往往是具有挑战性且是任意的。焦虑症状在抑郁症患者中十分普遍:72%的患者出现担心,62%存在焦虑,及29%具有惊恐发作。提示重症抑郁的症状有无望感,感到“不能继续下去”,快感缺乏,及早醒;而难以入睡性失眠、担心害怕及诸如回避和惊恐之类的特定行为等问题则提示焦虑的诊断。共病调查[7]发现抑郁和焦虑在6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中共同出现,共病是常见的情况而不是例外的少数情况。

更重要的是需要鉴别可能存在的其他的精神障碍,因为它们需要不同的或另外可供选择的治疗。例如,提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史,如暴露于创伤性生活事件,可极大地改变治疗方案。同样,医生也应该警惕那些提示双相障碍的因素:双相障碍的家族史,抗抑郁治疗时的躁狂症状,以前的躁狂或轻躁狂,或睡眠需要减少。

尽管医生能够清楚地区分焦虑和抑郁,但许多症状是相互重叠的,许多抑郁症患者或焦虑症患者还有其他多种精神障碍。如50%以上的广泛性焦虑患者和30%以上的社交焦虑患者符合MDD(重症抑郁障碍)的诊断。通常,焦虑障碍在MDD之前出现[7]。焦虑障碍常互为共病。因此,医生们在概念上最好不把MDD和焦虑归为单一的、互相排斥的障碍,而是看到二者之间有明显的重叠和共存的情况。

三、治疗

1.药物治疗

对于焦虑障碍与抑郁共病的治疗,目前可供选择的药物很多,一般来说,抗抑郁药SSRIs类(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氟伏沙明)和SNRI类文拉法新由于它们对于焦虑障碍和抑郁广泛有效的作用谱且安全性好,常用来作为共病患者的一线用药。此两类药物在初始阶段可加重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故在临床使用时,初始剂量要小。然后在治疗的几周后缓慢加量。

共病患者治疗的辅助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和抗惊厥药加巴喷丁。由于SSRIs类和SNRI类药在治疗的初期可加重焦虑症状且起效时间往往较长,故目前常在治疗的初始阶段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尽快缓解焦虑症状同时减轻某些抗抑郁药所致的紧张、不安等症状。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丁螺环酮,其是继苯二氮类药物之后第一个获得FDA承认的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抗焦虑药。对5-HT1A受体有选择性亲和力,对5-HT2受体亲和力弱,对突触前5-HT1A自调受体的激动作用为减少中枢背缝核5-HT能放电,达到抗焦虑的目的。与苯二氮卓类药物比较,主要优点是镇静作用弱、运动障碍轻、对记忆影响小、无成瘾性,可以同时治疗伴抑郁的焦虑。但其起效慢,2~4周才起效。对惊恐障碍和社交焦虑障碍的效果不明显。临床也可将其作为SSRI的辅助用药,共同用来治疗惊恐障碍、社交恐怖症、抑郁症等。在治疗焦虑抑郁共病时,丁螺环酮的推荐剂量为30~60毫克/天。此外,初步研究发现,抗惊厥药加巴喷丁对社交恐怖和惊恐障碍均有效。

2.心理治疗

临床上发现焦虑抑郁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以后,并非全部都能治愈。如有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经抗抑郁剂治疗后的痊愈率约为60%~70%,如果之后不再维持治疗,约半数以上患者在未来5年内复发。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来提高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便成为研究者们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ttm.com/yyzzd/147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