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社论团队年第S11次推送)
摘要
迈阿密大学心理学系的AnnetteM.LaGreca和HannahMooreHarrison在年第1期《儿童与青少年临床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朋辈关系、友情及恋爱关系:它们是否与青少年的社会性焦虑与抑郁有关?》(AdolescentPeerRelations,Friendships,andRomanticRelationships:DotheyPredictSocialAnxietyandDepression),验证了青少年不同层次的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functioning),包括一般性的朋辈关系(朋辈群体归属及朋辈侵害),亲密友谊的特质及恋爱关系,对他们社会性焦虑与抑郁症状的影响作用。研究者抽取了名年龄在14到19岁之间、来自不同种族的青少年,其中,女孩占总样本的57%。研究发现,朋辈群体归属(peercrowdaffiliation)、亲密友谊的积极性特质及恋爱关系会帮助青少年免于社会性焦虑的困扰。而关系型侵害(relationalvictimization)与亲密友谊中的消极互动会加剧社会性焦虑。与此相对,与一个处于高级层次的朋辈群体的从属关系有益于消除抑郁所带来的影响,而关系型侵害,亲密友谊的消极性特质及恋爱关系则有可能加深抑郁症状。研究者还观察到种族特质的某些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青少年社会关系的不同方面对他们自身的精神健康状况产生不同影响。文末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及可能的干预措施。
1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时期在整个人类发展阶段中属于十分关键的一环,因为在这一时期,朋辈关系网络不断拓展,亲密友谊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有些人则会开始发展恋爱关系。当青少年从初级中学进入高级中学,他们的朋辈关系网络扩大了,而且朋辈群体从属变成了朋辈关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样在这一时期,亲密友谊逐渐代替父母,成为青少年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且对他们的自我概念及整体幸福感有重要影响。除此之外,某些青少年会陷入恋爱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对他们的重要性会不断增加。
青少年的社会关系出现了这些重要的变化,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力图揭示这一群体的朋辈关系与其精神健康内在方面,诸如抑郁及社会性焦虑的联系。研究抑郁及社会性焦虑的症状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两种症状在青少年群体中往往很普遍,并且,它们通常是更严重精神疾病的先兆,同时也是成年后相关症状的风险因素。
对那些由内因引起的疾病来说,深入理解它们的风险因素及保护性因素,有助于推动理论及干预性措施的发展(Lewinsohn等,)。基于此,该研究立足于既往研究,通过检验青少年一般性朋辈关系、亲密友谊及恋爱关系的影响,对既往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扩展,旨在全面验证朋辈及社会关系对青少年抑郁及社会性焦虑感受的作用。
2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名参与者都来自美国东南部一个大型辖区内的一所公立高级中学。其中,女孩有名,占总样本的57%。他们的年龄在14到19岁之间(平均年龄16.5岁,标准差为1),30%的参与者在10年级,32%在11年级,其余的都在12年级。大多数参与者都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该研究中通过Hollingshead指数反映,该指数测量了父母的职业)。样本中青少年的种族背景是多元的,67.1%是西班牙裔,17.4%是非西班牙裔白人,9%是黑人,其余的来自不同种族。西班牙裔青少年大多来自古巴、尼加拉瓜及哥伦比亚。
研究中用到的测量工具包括朋辈群体问卷、修订版朋辈经历问卷、修订版关系网络问卷、青少年社会性焦虑量表及修订版贝克抑郁症量表。完成整份问卷需要45分钟。
研究者首先利用描述性分析呈现了一些主要变量的特征,其次利用相关分析,验证了部分预测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联,这一做法有益于其后的回归分析。接下来,针对社会性焦虑及抑郁症状,研究者分别进行了分层回归分析。在两个分析中,性别首先被纳入模型,其次是有关一般性朋辈关系的那些变量,即朋辈群体(高级及低级层次),朋辈侵害(关系型或公然侵害),接下来被纳入分析的变量依次是青少年亲密友谊的积极或消极特质及约会的状态。最后被纳入模型的是恋爱关系的积极或消极特质。
3结论与讨论
社会功能的多个方面作用于社会性焦虑,在模型中解释了27%的变异。尽管性别与社会性焦虑最初并不相关,但当其他变量进入模型后,有焦虑症状的女生要多于男生。那些从属于某个朋辈群体(不管是高级还是低级层次)的青少年,他们的社会性焦虑程度更低。而遭受过更多关系型侵害、亲密友谊中积极性特质较少、消极性特质较多的那些青少年,社会性焦虑程度更深。目前没有在约会的青少年比那些有约会的焦虑程度更高。总的说来,一般性的朋辈关系的变量(朋辈群体及朋辈侵害),对青少年社会性焦虑的影响最大。特别地,朋辈侵害是一个实质性的预测因素,当其他变量逐步进入模型时,它的影响作用始终存在。
社会功能的所有方面均作用于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在模型中共解释了21%的变异。类似地,尽管性别与抑郁症状之间最初并不存在关联,但当其余变量被纳入模型后,女生的抑郁程度要高于男生。从属于高级层次的朋辈群体(比如运动员群体)的青少年抑郁症状更少,而遭受过更多关系型侵害(诸如传播谣言、断绝友谊或社会排斥)的青少年抑郁程度更深。亲密友谊中消极性特质越多,青少年抑郁症状越多。公然性侵害(overtvictimization,诸如躯体暴力及威胁)最初是作用于抑郁症状的,但当友谊的消极性特质变量进入模型后,该作用不再显著。有趣的是,约会状态对抑郁症状并没有影响,但恋爱关系的特征变量是存在影响的,那些恋爱关系中存在更多消极性互动的青少年抑郁程度更高。同样的,一般性的朋辈关系变量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最大,且朋辈侵害的影响作用是持续的,即使当其他的变量被纳入模型以后。
研究者试图验证青少年亲密友谊或恋爱关系的积极特质是否会调节朋辈侵害的消极作用,因此,回归模型中纳入了四个交互项,但它们均是不显著的。
此项研究的参与者仅仅是青少年,而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建议同时考虑青少年的朋辈或其父母的观点。此外,长期追踪研究应被视为未来的一个方向,这将有助于理清不同朋辈关系及青少年精神健康状态之间的因果路径。而在临床方面,研究者建议,应注重对青少年人际沟通技巧的训练和提升,他们与那些已具有社会性焦虑症状的青少年的关系也值得被注意。
参考文献:LaGreca,A.M.,Harrison,H.M.().Adolescentpeerrelations,friendships,andromanticrelationships:Dotheypredictsocialanxietyanddepression?.JournalofClinicalChildandAdolescentPsychology,34(1),49-61.
文献整理:刘昱君
转载说明
zhuanzs
社论译介作品,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自媒体、媒体、机构转载请申请授权,联系邮箱shelun
.儿童治疗白癜风哪里好安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