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神经药物治疗

焦虑整合治疗方案

焦虑的神经药物治疗

眉山彰信心理服务中心张信整理

行为界定

1.对若干生活环境表现出没有事实依据或毫无理由的、过分和持久的担忧。

2.表现出诸如坐立不安、疲倦、战栗或肌肉紧张等运动神经紧张症状。

3.主诉自主神经活动过度,诸如心悸、气短、口干、吞咽困难、恶心或腹泻等。

4.主诉过度警醒,如时常有如履薄冰之感、注意力难以集中、入睡或沉睡困难和总处于兴奋状态。

5.不断经历意想不到的、突发的、使人虚弱的惊恐症状(呼吸急促、出汗、心跳加速、头晕目眩、人格解体或非现实感、发抖、胸闷、濒死或失去控制的姓惧、呕吐)。惊恐症状多次出现,致使患者总是担心再一次发作。

6.对可能会激发强烈焦虑症状(惊恐)的环境感到恐惧,因此回避在封闭的环境里旅行。

7.回避曾经发生过惊恐发作的场合或回避惊恐可能会发作的场合。

特别界定

1.注意力难以集中。

2.报告难以入睡或嗜睡。

3.经常感觉烦躁不安。

4.愿意听从内科医生的嘱咐,运用药物养生法,以缓解焦虑征候。

长期目标

1.全面降低焦虑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以便使日常机能不受到损伤。

2.服用适宜的药物和剂量,以控制焦虑症状。

3.稳定焦虑的水平,同时提高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

4.有效应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焦虑事件。

短期目标

1.陈述所经验的焦虑体征和症状并注意到它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1,2)

2.陈述可能还会出现的其他症状或障碍。(3,4,5)

3.完成心理测试和其他问卷调查,以测量焦虑水平。(6)

4.概括出二个全面而准确的医学和精神病史,包括所接受的治疗和治疗的效果。(7,8.9)

5.听从安排接受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10,11)

6.继续治疗可能导致焦虑症状而同时发生的医学问题。(12,13)

7。表示理解可能导致焦虑的可能原因及物质滥用与焦虑、抑郁的关系(5,14,15)

8.表示理解治疗的选择,药物治疗的预期结果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16,17)

9.遵照医嘱按时服用处方药。(18,19,20,21,22)

10.报告药物的疗效及产生的副作用(23,24,25)

11.参加同治疗师计划好的心理治疗会谈(26,27)

12.按照内科医生约定的时间参加随访(28,29,30)

13.提出一些证据,证明抑郁症状以及其他伴发障碍改善的程度。(31,32)

14.坚持增加系统的药物治疗。(33,34,35)

15.配合医生在抗焦虑处方药的种类方面作出的调整.(36,37,38,39,40)

16.用最小剂量的药物维持焦虑症状的好转(41,42)

17.阅读有关介绍如何应对焦虑的书籍并实施新习得的技术(43)

干预措施

1.探讨患者是怎样经验焦虑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他或她的日常生活的(例如,总是忧心忡忡、社会退缩、失眠)。

2.确定焦虑症状的剧烈和严重性(例如,坐立不安、自杀想法)以及它们是否需要给予紧急控制。

3.评估患者的共病障碍(例如,抑郁障碍或惊恐障碍)

4.收集详细的有关物质滥用的个人和家族史信息以及滥用可能对焦虑产生的作用。如果需要的话,叫患者接受彻底的物质滥用的治疗。

5.强调物质滥用对焦虑的消极而危险的影响。

6.采用客观的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测试,以测量他或她的焦虑水平(例如,《B?ck焦虑问卷》、《Hamilton焦虑评定量表》、《Zung自评焦虑量表》)对结果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反馈给患者。

7.探讨患者以前治疗焦虑的病史以及治疗成功和勉强之处。

8.评估患者出现的其他医学问题和用于治疗它们的药物。

9.探讨患者使用可能产生焦虑或加剧焦虑的药品或其他物质(例如,咖啡因、麻黄素、假麻黄素、苯丙胺、支气管扩张剂、抗胆碱药、皮质类固醇)。

10.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神经病学检查并把他或她的血样和(或)尿样送去分析,以排除焦虑的器质性原因。

11.把体格检查的结果和结论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反馈给患者。

12.治疗或叫患者去治疗可能引起或导致焦虑症状的医学问题(例如,心血管病,肺病,内分泌障碍,嗜铬细胞瘤,类癌瘤综合症)

13.监测患者从伴发障碍到康复的进展情况以及康复对患者焦虑的影响。

14.教育患者使他或她懂得焦虑的体征和可能产生的原因(例如,人际冲突、生活应激源、遗传倾向、躯体疾病、药物)

15.要求患者确认她认为她的焦虑可能归因于什么因素。

16.与患者讨论适合他的治疗选择,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17.教育患者使他明白有关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知识,包括预期的结果、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及依赖和给药的策略。

18.给患者开抗抑郁药(例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证明有抗焦虑性能药(例如,氟苯哌苯胺[帕罗西汀】),对伴发抑郁的患者应优先考虑这种策略。

19.如果患者需要紧急缓解症状或以前使用过苯二氮卓类药和没有物质滥用史,给他或她开苯二氮草类药(例如,安定、氯硝西泮[氯硝基安定]、去甲羟基安定[舒宁]。

20.确定患者是否有躯体焦虑症状,例如,肌肉紧张、口干、恶心和呕吐)有这些症状的患者考虑使用苯二氮卓类药。

21.对不需要紧急缓解症状和有物质滥用史的患者考虑使用丁螺环酮[布斯哌隆]。

22.确定患者是否有焦虑情绪症状(例如,对人际交往反应过敏,愤怒或者敌意),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以考虑使用一种搞抑郁药。

23.逐渐增加苯二氮卓类药或丁螺环酮[布司派隆]的剂量,每2-3天增加一点直到焦虑症状得到控制或药物达到最大剂量。

24.逐渐增加抗抑郁药的剂量,直到治疗他或她焦虑所需的最大有效剂量。

25.经常检测患者用药后产生的副作用,对药物的反应、坚持治疗或消退症状(如果他或她使用了苯二氮草类药)

26.评估患者可能从心理治疗中获得的收益,如有必要,叫患者到心理治疗师那里去接受心理治疗。

27.监测患者对心理治疗的投人和反应;评估他或她描述焦虑康复的进展情况(例如,减少忧虑、冲突得到解决、人际关系得到改善、戒掉成瘾行为)。

28.对使用苯二氮草类药或丁螺环酮【布斯哌隆]的患者2周后进行再次评估确定使用的药物是否适当以及是否需要增加剂量或是否需要尝试另一种药剂。

29.对使用抗抑郁药的患者4周后再次进行评估确定用药是否得当以及是否需要增加剂

30.6周后评价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确定他或她是否对治疗的系统进程作出全面或部分反应。

31.再次采用客观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测试,以评估他或她的焦虑的严重性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反馈给患者。

32.如果药物治疗对患者没有明显效果,与患者讨论是否应选择其他的治疗。

33.如果药物对患者的疗效不显著,增加用药的剂量;逐渐增加用药的剂量,每两周增加一一次,直到达到最大剂量值。

34.确定患者是否需要增加其他药物以加强目前的治,疗考虑在目前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另一种药物(例如,抗抑郁药、苯二氮草类药、丁螺环酮【布斯哌隆]或安他乐)。

35.在患者能忍耐的前提下,用药量增加到最大值。

36.如果最初的药物对患者没有效果或效果不明显,而且加大剂量或添加药物也没有明显的效果,应考虑给患者换一种药可选择的药有sSRI,三环类抗抑郁药(TCA)(例如,丙咪嗪、阿米替林、文拉法辛、安他乐、米氮平【瑞美隆]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37.完成对患者的医学评估,如果有必要,在开始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TCA)之前做心电图检查如有必要逐渐增加TCA的剂量,以便获得最大疗效。

38.教育患者限制饮食并要求他或她在开始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01)之前就尝试限制饮食。

39.给患者开MA01并按照需要逐渐增加剂量,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以及患者对饮食限制的依从性。

40.每天或每三天增大一点新选的抗焦虑药的剂量,直到症状得到控制所需的最小剂量或达到药物剂量的最大值。

41.如果目前使用的药物对患者有非常显著的疗效,让患者继续服用该药物4~6个月,如果患者出现了以前的焦虑发作症状,应考虑继续无限期的治疗。

42.逐渐缓慢减少苯二氮草类药的使用,以避免患者经验撤药的症状反应(例如,重新出现,察虑、震颤、恶心、脉搏加快或血压升高)。

43.建议患者阅读有关介绍如何应对焦虑的书籍(《自尊的十天》《松弛和减压手册》),分析讨论患者实施应对技术的情况,成功之处给予强化,失败的地方给予重新指导。









































合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怎么预防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ttm.com/yyzzd/220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