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后加入脱发大军#到#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再到#90后拿一半工资去养生#、#90后成为保健品的消费主力#,印象中似乎还是“小孩子”的90后,他们的生活不再限于美食、潮玩,还有不离手的保健品和保温杯。
“每个月花多元购买保健品,比买衣服钱还多。”
为什么年纪轻轻需要养生?因为怕老。
为什么怕老?因为青春是要变现的。
“年轻”是商品,当你不再产出这个商品时,人就贬值了——不是自我实现,而是自我“变现”。从这个角度说,保健品体现的是一个时代的焦虑。
在这种焦虑的洪流中,作为个体还有可能不被“内卷”,保持独立的自我吗?答案是肯定的。时尚健康特别邀请心理专家汪冰博士,为大家支招:在当下这个快节奏时代,如何才能不焦虑?汪冰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
积极心理学推广者
成为自己的园丁,而非木匠
有一本育儿书籍叫《木匠与园丁》,作者是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埃里森?高普尼克。这本书想告诉家长:做孩子的园丁,而不是木匠。木匠锯这儿锯那儿,要把孩子修剪成理想的模样。而园丁则是浇水施肥,让孩子长成他天然的样子。事实上,对于每一个想要减轻焦虑感的成年人来说,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成为你自己的园丁,而非木匠。尊重个性,像园丁一样去培育自我;而不是像木匠试图把自己嵌进大众的模子里,或者砍砍锯锯出来一个你认为“理想的自己”。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承认你的独一无二。尤其要注意,这个“独一无二”并不意味着你在某一方面要超人一等,也可能是你不如别人。但这个“不如”不是坏事。比如说,别人每天睡4个小事还精力旺盛,但你只睡4小时就会猝死。这是你的独特性,首先要接受、尊重,最好爱上自己的独特性。接受了这个特性之后,也许你会更珍惜白天的时间提高效率。你们原本就是不一样的人,所以感到快乐的方式、选择的人生道路自然也就不一样。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当你看到别人35岁实现财富自由时,你的焦虑感就不会那么强了。要有自我同情心
如果你的好朋友跟你倾诉了自己的痛苦,比如觉得自己懒惰不上进,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强等等,你会怎么做?大部分人都会主动安慰他,告诉他不要对自己这么苛刻。甚至于,我们还会发现他身上的优点、优势,帮助他看到从前没有发现的强项。但假如找你倾诉的那个“好朋友”就是你自己呢?你可能就不会安慰自己,反而陷入更深地苛责与焦虑之中。这是我们缺乏自我同情心的体现——大部分人对自己并没有对朋友那般积极、正向和充满同情心。如果我们能发展出自我同情心,它将变成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帮助我们克服焦虑感。
推荐一种“加分思维”的生活方式
举例说,你本来打算今天努力充电,看看书或者听几节线上课。但发现拿起手机刷几下天就黑了。天黑之后想想,白天都在玩,晚上还学什么呀?干脆再追一会儿综艺就睡觉吧。这样的一天过去之后,只剩懊悔和焦虑。
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是,如果你决定今天刷手机,那就好好地刷手机,刷个尽兴。这样你就会享受其中。最可怕的是明明花了时间玩手机,还不认可它带来的快乐,这才叫真正的浪费时间。你会发现,这种对自我行为的不认可,不仅不会成为改变行为的动力,反而会成为下一次更加堕落的理由。这是一种“减分思维”
你设想每一天都理所应当是分,但是玩了一整天是0分,焦虑情绪又让它减至负数。但换个思路就可以变成“加分思维”
你玩了一整天的手机,觉得我挺快乐的,很满足。好吧,那么晚上背10个英语单词吧。那么这一天,你既收获了快乐,还收获了10个单词。这是典型的“加分思维”:今天本来是0分,但我背了10个单词就加了10分。最后,告诉你一个秘密:那些了不起的人特别擅长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原谅自己。伟大的人也犯错,但如果他跟我们一样天天自责,把时间都用于焦虑,那他就做不出那些丰功伟绩了。
你最大的焦虑是什么?试试“加分思维”吧~连续一周有三次以上出现在评论区
就有机会获得神秘礼品哦
编辑张鸣采访撰文书吉插图大康新媒体编辑昀本文原载于时尚健康ID:shishangjiankang22一上午不吃不喝排长队?体检遭这么多罪,因为你把这些步骤搞错了......
冬天戴口罩就不用防晒了?快醒醒,太阳还是那个太阳,紫外线是不会对你手下留情的!
《爱生活的弟弟》首播,王佑硕化身帅大厨带你领略南风北味新春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