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慢性病是什么?就是一类西医疾病,由于不能治愈,因而需要长期服药,医保部门将这些疾病纳入门诊长期医疗报销的目录中,如果有人患有这些疾病,可以通过提供住院病历等资料并提出书面申请、经过医保部门审核等程序后确定,发给认定疾病病种的《重症慢性病就医证》,患者医院重症慢性病门诊开具医保部门制定药物目录的内该病种许可报销的药物处方。
官方定义是:重症慢性病是指需长期门诊治疗,经鉴定通过,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比例支付门诊费用的疾病。这些疾病包括:1、慢性肾功能衰竭;2、异体器官移植;3、恶性肿瘤;4、糖尿病并发症;5、脑血管意外后遗症;6、心衰;7、支架植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或冠脉搭桥术后;8、高血压合并症;9、帕金森病;10、阻塞性肺气肿;1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2、再生障碍性贫血;13、肝硬化(失代偿期);14、结核病;15、精神分裂症;16、类风湿关节炎;17、系统性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18、强直性脊柱炎;19、股骨头坏死;20、艾滋病机会性感染;21、双向情感障碍;22、血友病。(引自《驻马店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重症慢性病管理办法》版)
为什么是西医疾病呢?难道疾病还分中医疾病西医疾病吗?疾病本身是不分中医西医的,但是因为中西医认识疾病的角度不同,所以同样的疾病会出现中医西医不同的名字,而这个目录是按照西医的认识诊断的、认定的,也是西医认为无法治愈,只能控制的(因而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的),也因此医保部门为了减轻这部分疾病病人的医疗负担,制定了这种保障制度。
逻辑上就是有些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由于药物花费不小,医保部门制定了这种门诊医疗报销制度(相对于住院报销制度),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负担。逻辑表面上看这个制度的确可以有效缓解患病负担,实际上报销的钱还是要花的,这个钱从那里来?无非是大家交的。不可能凭空多出一部分钱来。所以如果重症慢性病越来越多(原则上不超过参保人员的5%),药物更新升级换代费用越来越高,那么花的钱就一定越来越多,钱又不会凭空生出来,还是自己挣钱自己花,不同的是这个自己不是具体的病人自己,而是所有的参加保险的人员自己。有个词语叫做“寅吃卯粮”再恰当不过了。这当然只是说一般的医保人员的状况。公务员又有不同,报销的比例要高,也就说是同样的疾病,企业单位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不同级别的干部,市级、区(县)级报销比例不尽相同,缴纳数额不尽相同,纷繁复杂。有的破产企业的职工报销比例本来就低,单位又不能补贴,经常断顿(由于单位没能够及时缴纳费用,导致重症慢性病不能报销),有的公务员根本不用考虑报销的问题(因为花多少都报销、或者几乎全报销),真是人间万象世态炎凉,一言难尽。有钱可以买命,有级别也可以延年益寿,无论是贫富的级别还是官员的级别,级别越高越有机会生存,级别越高生存得越好!
如果你是医生,也是阅尽人间春夏秋冬,高矮胖瘦穷!
级别低的恨不得永远不生病,永远参加劳动,他们过着共产主义般的生活--劳动成为他们的第一需要--不劳动无法生存,更无权生病!医生虽然直接从事医疗,多数属于这一类。无权生病,不敢生病。
级别高的,如何享受高级别的医疗待遇呢?如何知道自己级别高呢?前呼后拥鲜花水果是也。
此插话也。
继续说西医的重症慢性病和附带的重症慢性病制度,确定这些疾病西药是必须吃的,中药则是可有可无的。既然可有可无,先说“可有”,哪些可有呢?明确将中草药写入报销范围的疾病,比如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心衰、阻塞性肺气肿、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硬化失代偿期、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免疫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明确规定中草药纳入报销范围。而慢性肾功能衰竭、异体器官移植、糖尿病并发症、支架植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或冠脉搭桥术后、高血压合并症、帕金森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结核病、精神分裂症、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双向情感障碍、血友病则未将中草药纳入报销范围,这些属于“可无”的范畴。这也就意味着这些疾病如果可以应用中草药治疗将被排除在报销范围之外。
潜台词就是这些疾病中医药治疗无效或者疗效不确切。官方的规定中草药不报销自然有其制定的理由,但是纯医学地讲,这制度不过是西医为主导的思维定式下确定的,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这些疾病并不都是有了西医才有的,在西医没有产生之前大部分疾病依然存在,至少在中国清朝以前都是有中医来治疗的。而只有异体器官移植、支架植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冠脉搭桥术后是西医创造的疾病。这些疾病同样都可以应用中药解决病人的痛苦,都应该纳入报销范围。一方面人人都知道,慢性病,中医最擅长,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思维的原因,不仅在这些疾病方面,在很多方面中国人的思维已经被“洗”,使得本来正常的,变成了不正常。本来简单的,变成了复杂的。
客观地说,中医不是万能的,西医更不是,有关生命和疾病的理解,两者各有其深刻的一面。这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要说的重点是,上述属于中药“可无”的重症慢性病,应用中药疗效是确切的。
比如冠心病支架术,冠脉支架的植入本来是为了缓解冠脉狭窄带来的生命以及生活的危险和不适。然而越来越多的“不当植入”,使得中国冠脉支架植入的领军人物胡大一,逐渐站到了支架不当植入的对立面,不断发声呼吁支架植入谨慎谨慎再谨慎。事实也是如此,随着微循环学说的再次被提起,再次被重视,越来越多的冠脉DSA确诊的重度冠脉狭窄的冠心病病人不需要支架植入,照样可以服药或者不服药的情况下安全生活。为什么?因为冠脉侧枝循环可以代替主干。同样有些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患者,DSA并没有发现严重的狭窄,除了冠脉痉挛之外、微循环的障碍也参与了疾病的发作。由于是微循环,DSA难以发现。这样DSA作为冠心病金标准的地位已经动摇。为什么呢?这就如同道路导航,大路导航清晰显示,而从小区门口下车到入户门这一段,导航虽然没有或无法详细显示,但这并不妨碍道路的存在。如果这一段道路拥堵,交通依然是闭塞的;同样如果明显的道路狭窄被显示,通过侧路也可能不妨碍交通的继续。道理一致。这也触及到西医引以为自豪的硬伤,这就是许多疾病并不能从检查检验“看得见异常”,然而并不妨碍病人的痛苦存在。这些痛苦并非是西医所谓的“精神或者心理问题”,而是客观存在的肉体问题,只不过是,西医过分依赖于他们引以为自豪的检查检验了,对于疾病本身的原因思考能力停顿了。
比如,笔者曾经遇到一位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胸痛依旧,气喘吁吁、面色苍黄、汗如雨下,已经被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焦虑症”而应用相关药物,无效。经过我的诊断认为患者主要是胃病。应用保和丸将其治愈。我为什么不说她是“神经病”呢?因为我确实发现了问题,患者脉滑--这不是正常的脉象,这是饮食积滞或者痰浊内阻,只是西医穷尽了检查并没有发现问题(发现不了问题,检查看不到问题),因而断定患者属于焦虑症,用了相关药物。
再比如,笔者曾经遇到一位“心衰疑似”患者,西医检查发现不了问题,若不是遇见笔者脉诊发现其脉沉紧,大约也可能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因为脉沉紧,应用以脉测病机推论患者曾经因为贪冰冷而得是病,患者也确定因此而起,于是药到病除。试想西医的思维怎么会认可贪冷会导致这个病?即使只偶然询问得知,又有几个西医会相信?即使是会相信,又有哪些药物可以可以解决?又有几个西医大夫会想到中医可以解决?国家提倡中西医结合,只见中西医结合,又有多少西中医结合?中医都学会了结合西医,西医却不曾见多少结合中医的。一方面是因为中医本身的特点就是包容、虚心,深知以学无止境,永远需要融会新知,另一方面也说明西医太多的自负,太多的坐井观天而浑然不知。病家之苦,遂无解多矣!内经一句“寒伤心”三个字就将病机合盘托出,奈何需要千万计钱财抛出而不得解?
除了冠心病,再说双向情感障碍。中医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笔者也有案例可说。有患者抑郁,实是小产后将养不当,肝肾亏虚之故,与肾气丸而睡眠改善,抑郁改善,这岂能是长期不间断用西药可比的?还有抑郁属于肝寒者,用四逆汤或者吴茱萸汤可改善抑郁状态,这也是一种解法。缘何就不能用中医药呢?
高血压合并症。高血压本身不属于一个疾病,它只是一个检查体征,检查指标,血压升高有其原因,不能一概而论,换句话说所有的高血压都是继发性高血压,没有原发性高血压,既然有原因,那么当然可以从因论治,为什么要去降血压呢?笔者也曾经用中药治愈过高血压,怎么叫治愈呢?可以使其一个月甚至更久远地不用降压药冠心病药物,血压指标正常,冠心病症状消失,不知道这一个月或者更久原地停用降压药冠心病药物需要减少多少医保资金的花销。高血压这一点可以参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预防中风。
肺源性心脏病,更不能除外中医药。这一点我就不说了。很多中医都有经验。
当然笔者经验所限,经验之外的就不说了,毕竟高血压还有其他的重症慢性病还是一个个顽疾,但这不能说中医就不能看,中药就不能用。
医疗保险制度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中医药法》已经颁布实施之后的今天,在中央多次强调中医药要更多地服务人民群众的今天,医疗保险制度制定和执行部门,应该顺势而为,为人民群众多做实事,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人民,更多地惠及人民。
作者简介
往期内容: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预防中风
四处奔波去看病,莫要忘记来时路!
看病不是去修车,扔下钥匙你就走!
提醒:谨慎服用不懂中医药理的西医开具的中成药!
便秘的五大罪状
长期习惯性便秘解决方案分析!
丢垃圾的不是垃圾篓
你有听过吗,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不要把胃病当冠心病治了
治胃病大法,如同要教会孩子不尿床
小学猴三说咳嗽
脚都冻疼了,为什么大夫还找不到原因?
盗汗中医说
产妇:你为什么营养那么好还是乳汁少?
夏天到了,介绍两个非处方中成药应对急性腹泻
硫酸亚铁治不了的贫血--再论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行医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