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友说:2月27日周六晚,友心人邀请抑郁科普书籍《渡过》作者、财新传媒创办人之一、副主编张进和友心人联合发起人、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蓝枫,用亲身经历为大家带来抑郁症及其病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基本科普;,为大家分享“作为家人/朋友,身边的人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今天友心人为大家整理蓝枫老师给我们的分享:面对抑郁的亲友,我们该怎么做。
蓝枫
友心人联合发起人,赫尔辛基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助理研究员,科学松鼠会成员。现供职于某区域性医疗中心,主攻临床心理咨询,变态心理学研究,同时对社会行为学及群体性病态有所涉及。长期为《新京报》、《东方早报》、《时尚育儿》等杂志撰稿。参与编写多部科普书籍及课程教材,多次受邀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及栏目。
你究竟是不是抑郁症?在开始之前,我希望先和大家清楚一些概念的区别,这样更便于我们去了解抑郁这个概念。其实抑郁可以分为很多层次和认知,比如最简单的一种分类:抑郁情绪、抑郁上的心理障碍和抑郁症。
1.抑郁情绪其实任何正常人都会有抑郁情绪,比如说我今天早晨来上班时,被车撞了一下,我不可能还是继续保持一种非常高兴的状态。很多人会说:你是学心理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应该非常强啊,我说为什么啊?我也是一个正常的人,为什么被车撞了还是要很高兴地跟大家说:“嘿,Hllo,vrybody!虽然我很疼但是我们非常开心地来上这节课”啊?反而这才是一种非正常状态。
所以说抑郁情绪,是可以存在任何人身上的。这种状态,是在一定时间内,由情绪引发的一些社会行为或者是生活行为的一些改变,一些负向的问题,我们可以自行解决,也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来帮助我们解决。
2.抑郁性心理障碍下一个进阶是抑郁性心理障碍,这个中度的抑郁心理障碍,处于我们日常说的这个抑郁症和情绪问题的中间,这个阶段我们一般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治疗师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处理和解决。
3.抑郁症最后就是抑郁症,其实抑郁症这个词很不准确,它包括但不仅限于这个抑郁症这三个字。严谨来说,《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我们称它为重度抑郁障碍,如果一旦出现重度抑郁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不是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而是应该先去需求治疗师或者是精神科医师的帮助,才能更加的合理有效一些。
“抑郁”从总的分类来说叫抑郁障碍,抑郁障碍里面有许多具体情况,根据最新的指南可以分为八种: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重度抑郁障碍
经前期的心理不良障碍
持续性的抑郁障碍(也是我们常称的这种恶劣心性)
物质药物所导致的抑郁障碍
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医学情况躯体情况所导致的抑郁障碍(比如前两年比较火的这种孕产抑郁)
特定性抑郁障碍
非特定性抑郁障碍
4.PTSD又是什么?前面所说的这些障碍可能跟大家平时听到的不太一样,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PTSD等。这些为什么没有列在这里呢?其实这些仅仅是我们平时遇到的所有的精神疾病里面非常小的一块。
就抑郁症的分类和处理,就刚才我说的这么多种,但是抛开抑郁症,又有情感类、精神分裂症类,还有许多焦躁焦虑的等等。
诊断出抑郁症,并非那么容易为什么要先跟大家分享一些分类的状况呢?其实是想让大家了解,精神疾病是个相当庞大的体系,抑郁诊断是一件剥茧抽丝的事,要确定你目前的状态,其实是非常精密和系统的一个过程。
1.有多少人正在经历着抑郁的苦痛根据WTO的年数据,全球人口截止.12.6应该是72.96亿人,其中3.5亿人被估为抑郁症患者,根据这个我们推论,有抑郁问题的人口将扩大到10亿人左右,占了全球人口的七分之一,将近占领了一个中国。所以说抑郁问题是不可小视的。
昨天在朋友圈也有朋友分享了一组数据,60%的自杀者都是因为抑郁症,而抑郁症患者中,有15%-17%的比例最终完成了自杀。据年的数据,中国重度抑郁症的发病率大概在16%左右,那也就意味着我们13亿人口,应该有超过七千万人以上的重度抑郁症患者。
说了这么多,那么你可能会问到,如果真的有朋友或者家人得了抑郁症怎么办?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很抱歉,你可能真的帮不了他。
2.抑郁症治疗,革命尚未成功针对北京城郊地区的调查显示,在这样一个学术学历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环境下,有94.6%的患者没有去看过心理医师,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表明,96.75%的患者没有得到相应的治疗。我们再来看医院的这些人,在享受着医疗保障、有医生可以帮助的情况下,依然有81.5%的几率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所以大家可以先倒吸一口冷气,北京和上海已经是这样了,中国还有多少连基础医疗都无法保障的地区,他们的精神卫生状况又是怎样保障?
3.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的难题①普及难
大众会把一些精神疾病污名化妖名化,不愿去提及,甚至在当今这个时代,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突破,比如大多已有明确的共识要进行性教育,我们不再是谈性色变,但是对于精神疾病依然有回避的倾向。
2.精神疾病研究仍有差距
另外在医学教育方面,对于精神疾病的研究比起其它专业的医学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总结来说,为什么我们患有精神疾病之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主要有这5点:
(1)我国的医学普及比较差,对于精神疾病闭口不提
正如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服药,如何遵从医嘱,医院求诊,如何选择正确的科室、学科、大夫以及到哪里可以治疗。面对精神疾病也是如此,只知道自己的状态很糟糕,但是无法迈出就医的那一步。
(2)精神治疗的边缘化
精神医师、心理治疗师在整个医疗系统的较为边缘化:除了特定的某些城市的精神卫生机构可能会稍微有一些地位,医院中,他们的地位还是非主流的。
(3)专业水平的低下
由于这样的一个边缘化,它的专业水平相对来说还是在门槛程度,尤其是心理咨询,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在前几年门槛也比较低,很多非心理学科班出身的人士拿到三级、二级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就开始从事这方面的职业。我们也经历过,一些人背三套题就能过的时代,或者说参加了某次比较大型的心理救援就被某单位特批,给了一个证。这样专业水平的整体偏低,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惑,我们老百姓找不到合适的、专业的、对口的咨询师和治疗师。
4、亲友的错误的支持
比如有亲人或者朋友抑郁的时候,很多人会说:
有什么事情你说出来,说出来就好了,我愿意做你的倾听者。
或者拉着他们出去:
走,跟我出去玩一下,活动活动透透气就好了,闷在家里不行的。
还有人会转各种鸡汤:
来,你看一看这个,我给你买了大师的几本语录,你读一读,诵诵经
还有人可能会说:
我理解你,我知道你狠痛苦,但是你在家里抑郁抑郁就行啦,出去别这样啊,给我们丢人。
甚至有的家长会说:
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是我的问题吗?生了个抑郁症的孩子。
虽然有时我们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错误的理解、表达和支持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结果。
正是所有这些情况的综合影响,让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也得不到一种良好的支持,反过来会推着整个的疾病的严重化。由于社会的整体发展带来的一种社会影响因素,还有其它不良状态的综合作用,我们会发现现在抑郁症已经出现低龄化的趋势,目前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年龄大约是27.6周岁。
亲友抑郁症,我该怎么做?前面说我们好像做不了什么,但其实还是有一些可以做的事情。这里要先说的一点是,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即便它所在的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它的发展存在一些局限,但是在现有水平下,这些人相对来说还是最专业的,我们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就一定要学会、主动寻求帮助。
1.心理咨询是治未病的先引入一下治未病的概念,未病即没有发生的病,或者说还没有发展成为“病”的时候。一个心理咨询师可以处理的范围是有限的,在选择咨询师时,如果一个人跟你说他可以处理很大的范围,什么心理问题都能处理,那我们要先给他打一个问号。但是心理咨询师的确可以处理一些轻度的抑郁问题,或者是在精神疾病康复期,配合心理咨询技术,使病人得到有效的改善,所以在未达到中重度之前,尤其在情绪问题上,我们可以采用咨询的手段来处理。
2.心理咨询并不治疯子开始学习心理咨询这门课时,我非常印象深刻地记得第一页的概念:心理咨询面向的是正常人群,所以不要把它和我们日常理解的“疯子”去对应。知道了这样一种概念状态以后,大家有必要在生活中去普及这样的常识,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整体的大环境,这个大环境对于我们应对和帮助更多的人才是更重要的。
3.心理咨询并不应该强迫第三点就是咨询时,来访者应该是自愿的:“我要主动寻求帮助”。因为在障碍呈轻度状态时,我们的认知能力还是正常的,经过有效的劝说、引导才能达到咨询的作用。
面对重度抑郁患者,我该怎么办?一旦进入到中重度阶段的抑郁患者怎么办?这时心理技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必不可少,这里有“三不”原则:不回避、不刻意、不特殊。
1.不回避
不回避是什么?我们要首先明确问题,我们不跟患者用模棱两可的话回避,要有明确的判断,明确的面对他,让他知道自己是什么情况。
2.不刻意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适度,不要太刻意。比如有人觉得,我们家有一个抑郁症患者,那是不是要表现出:他是病人一定要对她特别好。包括特意北京中科医院坑治疗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