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很焦虑

在快速更迭、竞争激烈的时代里,所有的年轻人不要过多去焦虑,重新审视自己,要对我们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一点。

第01期

最近一段时间,向我咨询抑郁症的朋友越来越多,有的是帮他家人、朋友咨询,有的则是因为自己最近很焦躁不安。

有一天,我身边有两位朋友,居然在同时很不幸地患上了抑郁症,其中有一位朋友还伴有精神分裂症。我不禁愕然,这个社会究竟怎么啦?!

1

资料显示,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疾病,并且患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预计到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而放眼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在过去30年时间里,抑郁症发病率增加了倍。这的确是一个疯狂的数据。

虽说,产生抑郁症的直接原因学术界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或许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焦虑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最重要诱因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焦虑会成为我们的时代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在《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达成自我完善的经典指南》一书中写到,“当旧的价值体系被破坏,而新的还没有建立起来时,那个时代就会充满焦虑和不安。”

今天正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与年代的美国颇有相似之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2

为什么经济越来越好,物质越来越丰盛,我们内心却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不安,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而这种不安越来越年轻化?

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疑问。上世纪9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界和心理学界曾经提出要用10年时间解决焦虑问题。

事实上,现在流行的很多心理治疗方法和药物治疗方法都是那10年里发展出来的,而且实证研究也证明这些方法是有效的。但10年后,美国的心理学家们发现,美国人的焦虑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剧了。

彭凯平,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从一个社会心理学家的视角观察,认为这是“发展的问题”——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要付出的心灵的代价。

当大家都为生存而奋斗的时候,饥饿的问题、温饱的问题、住房的问题是主要的。但现在到了相对富裕的阶段,实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城市病、工业病、心理病就都出来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3

下面举几个我身边发生的例子,你或多或少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几个月前,我在深圳大梅沙遇到了荣昌老乡华哥。据好客的华哥介绍,他来深圳打工已经20年了。从一个流落街头、落寞的年轻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成长为深圳某地产公司的项目主管。

华哥在由衷感谢深圳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同时,也对未来感到十分的焦虑。

深圳

原来,包括深圳在内的一线城市为了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才素质,早已经开始“清理”外地务工人员了,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政策会越来越紧。

虽然短时间内还无法影响到他在当地的就业,但是回老家再就业可以说是时不我待。

然而,让华哥恐慌的是,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了,再加上年龄越来越大了,要想重新开始又谈何容易呀?!

小波是我特别好的朋友。今年才28岁的他,今年5月晋升为父亲。按道理说,现在的小波应该每天沉浸在喜悦之中,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原来,为了筹备婚礼一直闲赋在家的他,年后重新找工作,满以为很快就能如愿以偿,哪知多次面试下来也没有找到合适的。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眼看着孩子在慢慢长大,生活开支越来越大,小波心里能不焦虑吗?!

后来实在受不了找工作之苦,他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随便找了一份工作。哪知上班不久就想逃离,原来小波上班每天面对的就是枯燥无味的建筑图。要知道,他以前是做创意方面的工作。

可是现实有点很残酷的是,以广告和媒体为生的他,突然发现在技术迭代速度加快的今天,既往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架构,不仅不再那么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成了他找到满意工作的绊脚石。

几个月前,一篇题为《广告已死?餐馆千秋!——重庆广告人、媒体人转型餐饮开店最全名单》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该篇文章为像小波这样前景暗淡的广告人指明了一条方向。几年之前,当小波奋不顾身投身于广告行业时,无论如此也想不到职业危机来得如此之快。

当然,这几年除了广告、媒体逐渐“边缘化”,还有一度是“金饭碗”代名词的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日子也不好过。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职员,人到中年,各种压力接踵而至之时,却要面临职业的重新抉择。对于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想必他们每个人心中都焦虑不安吧。

同学许哥,几年前在成都武侯区金花镇开了一家规模不小的皮鞋配饰厂,在不少人眼中他是成功的代名词。可是,近年来,他发现世道变了,变的有点陌生。

春节在荣昌老家,许哥很焦虑地表示,现在是没订单盼订单,毕竟企业要发展和生存,可是真有订单找上门却不敢接,因为现在拖款实在太严重了。

如果说,这些常规问题对于身经百战的许哥来说,还不是算多大的事话,那么他对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显得茫然而不知所措,以至于常常夜不能寐,这才是最致命的。

好友杰哥,目前他在重庆一家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里上班,工作环境、发展空间,薪水都还不错。可是,焦虑也还时不时写在他的脸上。

一向有着忧患意识的杰哥告诉我说,现在工作竞争这么激烈,好日子可能说没有了就没有了。如果现在不抓紧时间充点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的话,以后想要再要找到这么好的工作就难了。

更何况,他离传说中的35岁职业生涯这一道坎,越来越近了。

所以,一有空他就会到得到、喜马拉雅、知乎、虎嗅等各种知识类APP上去,生怕错过大咖观点以及圈内热点消息。其实像杰哥这样焦虑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希望通过大量摄入“知识”来解决自己的不适感,以应对变幻莫测的未来。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知识付费会在这一两年时间里,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内容创业更是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在我看来,华哥、小波、许哥、杰哥这四个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典型性焦虑,既说明了我们这个时代,道德感已经一步步让位于非常即时的满足,像婴儿般追求即时获得当下的名或者利。

另外,也表明了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迷茫,甚至焦虑。

80、90后的这一批年轻人,有的已经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内塑造起了标杆形象,像李叫兽这样的,早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跟人生的一点点小梦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像我们这样的大多数还是在为生活所奔波。

所以,所有的年轻人不要过多去焦虑,重新审视自己,要对我们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一点。

来源:追风筝的牧马人、三联生活周刊

你焦虑吗?你如何应对呢?

来,欢迎添加社长个人







































白癜风初期症状图片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ttm.com/yfyyz/744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