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基础】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运动医治
1、焦虑与抑郁是心内科的常见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延续爬升,而焦虑、抑郁是心血管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焦虑抑郁患者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患者存在器质性病变,包括急性心脏事件的幸存者和慢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心脏事件使患者亲身经历了一场性命攸关的浩劫,自己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无助,再加上亲属的负性情绪影响,种种因素使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漫长的病程致使病人悲伤、不满和延续不断的心理冲突,进而出现反应性焦虑、抑郁症状,乃至更严重的精神疾病。第二类患者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这类患者常常得了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常常有冠心病、中风的家族史,生活不规律、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常常感觉身体不适,担心自己病发。第三类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症状,但找不到器质性病变证据,即心血管神经症。心血管神经症是一种由于神经功能失常引发的循环功能紊乱,是以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是临床症状多,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昏、头痛、乏力、失眠、全身酸痛感,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患者四周求医而医治效果差,致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并构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影响。
在过去的心内科临床实践中最重视的是患者的生命体征,常常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变化。近年来随着冠心病防治技术的发展,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已显著下降,但事实上,有很多患者在客观指标恢复正常后仍反复救治,感觉心脏病症状还没有消失,这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压力,也加重了社会医疗负担。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治疗一样十分重要。
2、焦虑、抑郁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严重危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公认的身心疾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应激与冠心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1]。冠心病可增加焦虑、抑郁的发病率或严重程度,反过来,焦虑、抑郁可以加重病情、引发急性心脏事件、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美国共病调查(NationalComorbiditySurvey)研究了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率[2],结果显示:约48%的冠心病患者存在最少一种负性心理应激状态;所有被调查人群的抑郁障碍发病率为5%,而在冠心病患者中抑郁障碍的发病率高达15%以上,另外还有15%~20%的冠心病患者存在抑郁症状但还没有到达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对焦虑障碍的调查结果与之类似。
焦虑、抑郁使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工作和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使患者的身体健康遭到很大影响,很多研究证明以焦虑、抑郁为代表的负性心理应激与冠心病紧密相干。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人群,有研究证明:抑郁同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一样,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3]。一项由52个国家联合进行的大规模“里程碑”式对比研究,该研究对总共名受试者进行追踪视察,结果表明:抑郁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风险,同时,该研究证明负性心理障碍的程度与心梗后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干[4]。
焦虑、抑郁症状在冠心病患者中很常见,这些负性心理应激可以产生心血管病症状,同时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研究证明焦虑、抑郁症状可加重冠心病患者病情,引发急性心脏事件,因此,必须重视患者的心理治疗。
3、合并焦虑、抑郁的心血管病患者的医治对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目前的医治方法主要有3方面:药物医治、心理治疗、饮食和运动医治。在临床上,医务人员常常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北京中科医院电话